何崇中:期待无人驾驶汽车安全上路
张勇:以飞天技术为基础的技术架构支撑了“双11”
任宇翔:特斯拉全系车型都可选装自主辅助驾驶套件
杨元庆:互联网正在从移动互联进入智能互联阶段
孟福来:越向云发展,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必须要保证开放、准入、规模。规模必须要大,这样的话就意味着我们的基础设施一定要先进,而不是像传统模式那样是静态的。同时又要开放,也就是说不同的人、不同的组织他们可以开源开发,而不是说这些数据和服务只能处于某一些组织,与此同时,我们应该大大降低计算的成本,而且比方说现在有一些工具已经是免费的了。至于说应用准入,也就是说随时可以接入数据,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移动互联不可或缺。有一些用户可能并不希望有很强的CPU或者是存储能力,与此同时他们要快速的在任何地方任何地区接入数据,这就需要全新的平台,所有这一切加在一起,所以说智能存储在人工智能时代越来越重要。
孟福来: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互联网当中看到的变化,而且这场变化当中数据在不断地被创造,比如说最后一公里的电缆,现在已经让人们联系到了一切,再比如说软件和硬件之间的互动,使得现在的互联网无处不在。与此同时,因为软件无处不在,我们必须进一步的提高网络的能力,从而以更低的价格存储大量的数据。至于说接下来我们要充分利用连接性和存储能力,从而让我们非常有效的分析以及总结这些数据,从而来改善人们的生活,让企业和政府工作更加高效。换言之,归根到底一切都是数据,听了早上的演讲,大家对这一点再清楚不过了,我们的价值今后就来自于数据。
孟福来:还有一些高清视频,他们给我们带来了越来越丰富的内容,无处不在。除此之外我们还有虚拟现实、加强现实、各种游戏,再比如说我们现在还有无人机,也可以成为我们加强现实的一部分,因为它能够使我们进一步在实时的情况下存储以及了解当下的情况。甚至是我们今天早上还听到一些医疗设备,这些医疗设备也是越来越移动,越来越智慧。所有的这些相互连接的设备,以及今天的物联网意味着今后互联网会无处不在,互联网无处不在,意味着数据越来越多,数据的价值越来越高。短短的几年就会极速增长,所有的数据都要得到安全的存储,用户与此同时要能够迅速的接入,并且分析这些数据。
孟福来:在如今即便讲到传统的概念,像是计算,我们也认识到是越来越移动、越来越连接,因为我们现在有许多的连接设备都是移动设备,而且我们可以看到70% 的笔记本电脑外观设计更轻巧更便携,这样就可以支持移动应用,这些设备变得越来越轻便,越来越移动,现在只是开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看到我们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强,我们现在在这个过程当中数据也越来越多。比如说我们现在有物联网、智能传感器、网络技术、机器和机器之间的交流互通。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城市也越来越智能,所有的穿戴设备、移动设备也是极速增长。
孟福来:云服务、连接应用,以及对大数据的分析,这些应用会越来越多。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今天已经提到了很多,这两者都在迅速发展。而且可以说,在我们的这些设备、网络、连接,我们每天创造的数据不断增长,但是要保证它们的安全。
孟福来:我们的合作伙伴包括云服务、数据中心等等,我们也支持智能城市,使得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相互联系的设备能够正常运作。今天我们听到现在,已经非常清楚的知道了我们现在面对巨大的变化,这些都出现在了IT行业当中,我们现在看到,消费电子和消费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数据越来越多,因为移动应用越来越多。
王小川:未来的数据存储将推动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加速发展,在新的数据爆炸时代,将数据转化成智慧,为我们制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下面有请美国希捷科技公司全球副总裁孟福来先生为我们带来演讲《数据存储“智”造未来》。
张亚勤:这次AlphaGO击败李世石之后,我说当然AlphaGO有各种大数据,有对抗的算法,有增强的算法,但是向人类学习很多东西,学习人类的棋谱。我们人类你有没有向机器人学习,给你什么启示。其实围棋界很多人看AlphaGO的走法,里面有一些走法确实和专家的常规完全不一样,小川做的解说非常精彩,小川不下棋,他之前预测AlphaGO会赢,我也做计算机研究,我也下棋,之前我认为计算机会赢,但是不是今年。不过今年我觉得还是有特别令激动人心的事,就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再次感谢大家!
张亚勤:我也提到了人工智能可以用到各个方面,我们也希望把我们的平台和整个行业共享,所以我们今年九月份开放了两个平台。一个是机器深度学习的平台,叫PaddlePaddle。另外一个是百度大脑,我们把这些能力语音、图像、自然语言、用户画像开放给大家,希望大家一起推动中国人工智能以及全球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蛮有意思的,我记得三十年前比尔·盖茨讲希望有一天机器能像人一样听去看去写,用自然语言交流,今天他提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达到了,人工智能很有意思,我做计算机研究,最早的时候我们学机器语言,学编程。后来是机器来学人的语言。未来一方面机器要向人学习,人也要向机器学习。
张亚勤:还有一个L4,完全无人驾驶,这对整个环境、技术要求相对比较严格。L3和L4有很多共同之处,大部分的平台数据,包括机器学习的算法都是可以共享的,但是整个假设的环境是完全不一样的。L3我就不细讲了。L4,大家已经体验了,百度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第一次完成了路测,在北京的五环完成的,这一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机会试一下我们的无人车。在乌镇,现在我们有十八辆车,相对去年取得了很多进展,比如说更复杂的路况、像下雨天有雾霾的天气情况下都可以使用,有更多的传感器,有更强的学习能力。这个方面我们收集了很多数据,把数据放在云端进行学习,最后再传到汽车上,但是大部分决策是在汽车上,这样即使不联线,还是可以自动驾驶。
张亚勤:举一个例子,目前用百度手机医生马上可以实现,我们叫“智能小e”机器人,医生很多时候需要花很多精力了解病人问诊,用“智能小e”就可以省去很多过程。另外一方面就是出行,今天下午我会多讲一下,在智能驾驶方面取得的进展。刚才我觉得杰瑞·卡普兰讲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人工智能有些方面比较聪明,有些方面比较笨拙,我们经常开玩笑说机器人可以开车,结果打不开车门,所以在智能驾驶方面,目前确实取得进展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很多,百度有两个路径,一个路径是L3,是一个比较渐进的,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自动驾驶、智能驾驶,根据现在的高精地图、精准定位、计算机视觉然后和厂商进行合作,包括车联网、操作系统这种比较现成的技术。
张亚勤:所以说AI真正会带来一些新的变革,可以用到每个方面,可以说医疗、教育、金融、交通,也可以用到无人车上,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医疗方面,医疗方面我们最近有一个百度医生的产品,其实就是用一个像医疗的机器人,可以阅读大量的医疗文献、资料、病人的病例,模拟人和医生自然的交流、问诊的流程,然后可以把这些信息告诉医生,也可以把这个信息告诉病人,这对于现在目前我们中国医患紧张问题有很大帮助,现在有很多好医生,但也有很多病人,医生和病人之间的沟通还是有很多的问题。这个可以帮助基层医生提高诊断率,也可以帮忙专家医生,让他们减少问诊的时间,这个系统已经开始使用了,数据越多会越准确,因为这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一个过程。
张亚勤:二是图像识别,语音方面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准确度。我们在语音方面也有很多产品,比如说用手机百度现在可以用语音搜索,你可以听到语音的合成。我们最近有一个产品“度秘”可以用到音响上,也可以用到车里面,这不仅仅是一个自然对话的软件,其实它是一个连接服务的一个载体,所以用“度秘”你可以订餐、订票、管理日程,也可以聊天,也可以帮你做体育解说,也可以唱歌,也可以作诗,后面连接了很多数据和服务。另外在图像和视频方面,刚才Facebook的石峰讲过,很多方面由于有大量的图像和视频,这个时候需要找到一个模式,人脸识别相当成熟,目前已经到99.7%的准确率,比人眼更准确了。在图像视频的自动描述方面,也越来越精确了,比如说根据视频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小狗在玩水,这边知道是一个火车沿着森林驰过。
张亚勤:现在相对比较成熟的是四个方面,一是语音识别,也是深度学习用的第一个成功的例子。语音识别目前的准确率已经可以达到在安静环境下达到97%,在方言、速度语速快了以后,比人类还要准确一些。在比较杂音的环境下,在车载环境下可以达到92%—93%左右,最近把一些新的算法用图像训练的方式用在语音识别里面,发现又可以提高10%—15%左右,语音识别现在已经非常实用。
张亚勤:另外就是数据,百度有很多很多数据,有很多网页的数据,有很多搜索的数据、定位的数据、交易数据、行为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很容易地打造独特的知识图谱,打造用户画像以及商业逻辑。这些东西我们把它叫做百度大脑,百度大脑就是有计算有服务器,有许许多多的数据,然后由先进算法组成。这里面有很多模块和能力。
张亚勤:第二点我们的计算能够很强,我们有几十台服务器,而且有很多CPU,有很多CPU集群,这样的一个计算,其实加速了神经网络的收敛,很多数据需要快速的收敛,现在我们可以搭建一百多层的深度神经网络。我记得十几年前我们做神经网络做到三层不得了了,现在一百多层都比较容易了。
张亚勤:我刚才提到了三个方面,一、是更先进的算法,二是超计算能力,三是海量的数据。百度公司这三个方面也都有不少的进展,我们的算法现在有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模式,有万亿级的参数,有全球最大的深度神经网络,有千亿级的特征训练、千亿级的样本,规模相当大。
张亚勤:PPT上写了几个公司,百度、谷歌、Facebook、微软,这是最近《财富杂志》评的四个AI公司。其实现在很多公司AI做的很好,刚才联想的元庆讲的把智能设备用到云里面,小川做搜索也相当好,IBM也是我们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模式。
张亚勤:真正爆发的话应该是过去的十年,这是快速发展的十年,就是深度学习的算法,在第一篇深度学习文章以后,就发现深度学习用神经网络是一个很有前景的道路。这几年特别是过去的五年,在云识别、图像识别、语言理解都有重大的突破。还有就是很多人才,人才原来从学术界走入企业。走入企业之后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企业里面有大量的数据,然后有很强的计算能力,这也是为什么人工智能现在开始成为真正的成为主流,真正应用到服务、应用到产品上的重要原因。
张亚勤:如果我们看一下的话,最早的时候一开始大家想的很简单,我们对人的大脑更了解之后提出一些规则,还有一些符号,然后把它们用到人工智能系统里面,后来发现这个不奏效,又产生了专家系统,数据多了一些,规则更详细一些,发现还是不够有效。真正的人工智能工作应该是二十年前,这个时候用统计的方式,用机器学习的方式,还没有深度学习,用各种各样的算法,遗传算法、各种算法,其实已经广泛的用到了这个行业,小川他们做搜索的,搜索其实是用人工智能时间最长的,包括一些做推荐广告,用了很长的时间。
张亚勤:今年是人工智能六十周年,有两个标志性的事件:一个是六十年前人工智能主要的提出者去世了,另外一个就是AlphaGO在围棋比赛当中赢了人类,赢了李世石。如果看一下这六十年,人工智能经过了很多波折,有很繁荣的时候,也有它的冬天,现在可以说进入了第三季。我认为第三季应该是爆发的时机。
张亚勤:大家早上好,谢谢小川,今天这场很火,看到大家对人工智能特别关注,最近我去的所有会议或者是论坛,不管是大型的还是私下的聚会,基本上都在谈人工智能。我想讲两句话,首先,人工智能是很了不起的。第二,人工智能没有那么神秘。
王小川:非常感谢杰瑞·卡普兰先生。人工智能向互联网更深的领域进化,在这一里面不得不提云计算,得益于云计算提供的海量数据和智能资源,人工智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并日益成熟,接下来让我们有请百度公司总裁张亚勤先生作主题演讲《“智能+”新时代》。有请!
杰瑞·卡普兰:因此我相信未来是光明灿烂的,原因就是因为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能够帮助我们来应对不断数字化的挑战,帮助我们寻找到信息,将那些最相关的信息推送给我们,协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这些信息的意义是什么,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可以拓展计算机的应用,电子设备将获得我们的信任,将会成为我们极其信赖不可分割的个人助手,他们会帮助我们。帮助我们在物理世界、真实世界探索。这是激动人心的事业,无论是建设网络基础设施还是提供相关的服务和内容,就我个人而言,我都非常期待。我非常期待能够看到种种有意思而又充满创新的方式使用人工智能,从而建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谢谢大家!
杰瑞·卡普兰:这样的话,就能够帮助我们结交那些我们想要结交的人,让我们认识到双方有什么共同之处,这样你就比较容易接近人和他介绍自己了。所有的这些技术和服务都可以通过网络实时提供,毫无疑问,这需要新一代的互联网。比如通过一个小小的相机,将图像实时传送,能够以极短的迟滞将相关信息和互联网联通,能够实时将所有的信息图像推送给你。
杰瑞·卡普兰:这些设备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和周遭环境进行交互交流,比如说新的界面,告诉我们往哪里开车,告诉我们信息,但是还有其他功能,像个人助理一样,在我们的耳边悄悄提醒我们,比如说记得带钥匙,钥匙在餐桌上面,或者说已经有三天没有向你爱人表示表示了,也有可能是血压有点高。所以说这些设备会不断的在我们耳边嘀咕,除此之外大家的眼镜也可以智能,如果在这样的会议上当你看到迎面走来的一个人,一下子眼镜下面就有文字跳出来告诉你是谁,就好像是一个标签一样。
杰瑞·卡普兰:接下来我们简单看一下对未来的预测,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长期发展不仅是应用和设备会越变越好。相较而言,我们会有一批全新的设备,全新的应用,他们会更加个人化,并且可以进一步加强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联系要远远超过现在的设备,现在的设备让我们与周遭脱离开来。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从硬件开始,可能我们联想的同事以后可以往这方面发展也不错。但是今后的设备是高度融合的,除了用户知道自己戴的设备,其他人都不认识,比如说有一些极小的微型耳机,或者是一种智能的隐型眼镜,但是这些设备不会影响我们去听去说去看,不像现在的设备打扰我们。
杰瑞·卡普兰:机器学习有时候会误导一些人,因为机器学习和人的学习很不同,机器学习是一种工具,能够在大量的数据当中找到一些潜在的规律,好像刚刚脸谱的同志告诉我们的那样,当然这其中的形态是各异的,这就是为什么人工智能应用看起来很不同,但是实际上相似的多。对于网络的未来,人工智能意味着什么呢?答案是人工智能无处不在,可以说你给一个机器算法投入的数据越多,它最终的表现就会越好,而互联网的特点就是数据特别多。所以说机器学习对于互联网而言,就像是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对鱼来说就是要在汪洋大海当中游泳。
杰瑞·卡普兰:另外机器可以识别语言,它们现在能够读懂语言,比如说人工智能给出一些自动的概要,还能回答一些问题,最后还能给我们提出建议。举个例子,在如今每天都会出版很多医疗论文,一个人基本都读不完,而且这些论文在网上又非常普遍,这个领域就可以使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可以在网络上搜集这些论文,能够读这些论文,理解这些论文,从而帮助医生更好的治疗病人。因为人工智能能够将最有效的治疗最有关的信息推送给医生,还有一个领域也是人工智能很有影响的,就是能让我们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更加方便,以前我们要学习怎么使用计算机,现在计算机可以用更自然的方式和人交互,就好像人与人的对话一样,在语音识别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使得我们和手机对话,不用打字,这样的方式会进一步发展,届时我们的机器人将会更加有用。所有的这些发展听起来很特别,但是背后支持的技术是一样的,所有的技术都是在机器学习领域取得进展。
杰瑞·卡普兰:比如说带来了新一代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可以在人类环境当中安全的工作。如今的绝大多数机器人都是在工厂当中工作,进行重复性的劳动,为什么有这样的安排,因为机器人一般没有办法感知周遭,没有办法适应,所以一定要在高度控制的环境当中工作,但是加入人工智能,机器人就能够看得见、听得见了,这样的话它们能够感知环境,并且和周遭的环境进行交互。比如说这就是新型柔性机器人,可以在真实环境下工作,因为它们有适应性,能够适应周遭的环境。
杰瑞·卡普兰:在网络当中人工智能应用是怎么样的呢?其实人工智能在现在已经有很多应用了,比如说对服务器进行配置,或者帮我们防御网络攻击,所有这些任务可以说有的时候超越人类能力以外了。因此讲到人工智能,与其说要复制人类的智慧,倒不如说人工智能是非常先进的一个领域,代表的是计算化以及自动化,但是人工智能也有自己的特点,它和之前的自动化有什么区别呢?有什么新的应用、新的设备会使得人工智能得以成真。我先从最直观的人工智能应用讲起。
杰瑞·卡普兰:我们还是想要指出一点,这一点没有什么特别新颖的地方,机器实际上已经在帮助我们运送货物,帮助我们收割庄稼,帮助我们进行股票交易,几乎各行各业制造业都有机器人的身影,所有这些任务以前我们觉得非要人来干不可。但是如今这些机器发展迅速,我们使用机器可以节省成本,而且做的更好,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变得更加富裕。
杰瑞·卡普兰:接下来给大家看一看美国国防高新技术研发进行的机器比赛,这是他们最好的成果。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如今的机器人还是很慢很笨拙,但是我们改进它们,它们会不会变得和终结者一样和人类对抗最终操纵世界呢?我个人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对机器人来说他们并没有独立的欲望或者是目标,比如说叠衣服的机器人并不想叠衣服,过程可能很复杂,可能它知道怎么帮你叠衬衫怎么帮你洗衣服,但是对于机器人来说,它们不会有意识说我不想叠衣服了,我想去唱歌,机器不会有这样的意识。
杰瑞·卡普兰:大家好!从加州硅谷向大家致意。说到人工智能,绝大多数人有点担心,说我们的机器会不会越来越聪明,这些机器的能力最终会超过人,偷走我们的工作,甚至是超越我们的控制,最终操纵世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肯定是电影看多了。毫无疑问刚刚的情景让人特别心惊胆战,我们看到电影当中描述的技术超越现在太多了。其实要是我告诉大家,和人最像的机器人现在还很原始,大家可能放心一点。
王小川:谢谢杨元庆先生。人工智能到底如何颠覆技术,升级产业,下面让我们有请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人工智能时代领军人物杰瑞·卡普兰作主题演讲,“人工智能与互联网的未来”。
杨元庆:今年是人工智能概念诞生六十周年,六十年来我们对人工智能有过许许多多想象幻想,幻想他们和我们一样有喜怒哀乐,也担心他们太聪明了反过来控制了人类,这些都是影视剧的好题材,但是我们知道人有两个大脑,一个是左脑用于记忆和计算。另外一个是右脑可以进行艺术和创作活动,这方面机器不能轻易取代,未来我们要大胆设想,人类加上人工智能怎样让人类更加强大,生活更加美好,这就是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谢谢大家!
杨元庆:我们今天还可以有一个摄影模块,我们和哈苏做了一个摄影模块,现在大家都在比拼手机上的摄像头有多好,再好也没有真正的单反相机好,只要这样一连就变成了一个单反相机,而且照的照片马上就可以分享。我们不仅需要服务的平台,云的平台,我们也需要一个硬件的平台,硬件的平台可以连接更多的智能设备,我们现在有很多的新的模块正在开发当中,所以未来的话,明年大家将会看到更加丰富多彩的应用,比如说连接一个健康模块,可以和后面的健康服务连在一起,和医院和个人医生连在一起,使大家的健康得到保证。
杨元庆:联想推出了一款手机MotoZ,针对用户的需求从另外一个角度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让手机通过硬件平台,通过统一的标准方便连接更多的硬件设备,而这些硬件设备又可以连接到更多的云服务商,像今天已经可以连接到JBL的这个音响,就变成了一个非常好的音响设备,如果是一个单独的手机话是实现不了的。每个人的手机都可以变成一个基于对话式的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服务的解决方案。
杨元庆:第四点是智能设备多了,还将来会越来越多。他们之间的互联互通、协同应用就变得越来越迫切,越来越重要。因此人家更加互换开元开放的创新平台,希望产业里面能够制定出协议、规范、标准,使得更多的厂商能够参与,不管大厂商、小厂商都参与,进行开放式的创新,今天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和内容越来越丰富,大家当然都希望所有的应用和服务都被集成在一个设备上面,自己可以天天随身带着,那就是我们的手机。但是这样的愿望实现起来其实非常困难,要把越来越多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的性能,越来越丰富的应用都装在手机里面,让它既是音响又是单反相机,又能超长待机,还要轻薄美观,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有它的瓶颈有它的局限,甚至是危险的,把更大的电源放在更小的体积里面去。
杨元庆:第三,在人工智能加上互联网的驱动下,我们的各行各业都将会越来越服务化。不管是硬件厂商还是服务厂商,都在整合设备、云和服务来给用户提供集成式的创新。在智能互联网时代,客户选择一款产品,不仅是看这个产品的本身,更是看产品所连接的服务,没有内容、没有服务的话,设备就是苍白的。设备加上人工智能、加上服务,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势所趋,今天在美国很流行的设备是亚马逊的AIRCARE,人家买这个设备不是为了买一个音响,而是为了买联接在音响后的对话式的电子商务服务,谷歌还有一个设备nest,可以控制家里面的温湿度这样的一个设备,大家买这个设备不是为了买一个温度计,而是为了享受家庭环境的管理服务。在中国我们也有,有一个喜马拉雅的车载设备,大家买这个不是为了买播放器,而是为了听有声书刊,所以这就是未来的智能设备,就是基于人工智能的设备,再加上云服务,这才是智能终端的未来。
杨元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随着云服务的增强,可以体验到更多更人性化的服务,未来用手机拍摄家里面的环境的时候,你自己想要的家具,就会自动出现在你的手机里面,因为云大脑已经通过数据的积累,知道你缺什么,知道你喜欢什么样的风格、色彩、式样,你对它说话就可以完成采购和预约安装了。这时候手机将不仅仅是通信的工具,更是你的生活助手。还基于环境数据、基于家人的生活、身体状况,基于你的日程表帮你调整好家里的温度、湿度、灯光等等,甚至帮你做好饭菜,这就是人工智能加上智能终端能够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因为更懂你,人工智能不再仅仅是听从指令的机器,可以根据场景进行分析、甄别,并以最合适的方式给用户提供服务。
杨元庆:比如说今年六月份在旧金山发布的基于谷歌的Tango增强现实手机,就有很多传感器,可以感知3D的空间,进行运动的追踪。有了这样的能力,用手机的照相功能,在家庭环境,实际的环境下上网就可以把网店里面看到的家具,摆放在增强现实的家庭环境里面,从而买了这个沙发买了这个衣柜放在家里面的实际效果是什么,如果你满意的话可以马上下单,交付到你家里面。这就大大的简化了装修房屋、购买家具的难度了,就跳过了大家过去挑家具还要带个皮尺等等。
杨元庆:其次,人与智能终端的交互方式将会更加自然,设备会越来越懂你,智能终端从PC到手机,人机交互的方式从键盘、鼠标到了触摸,到未来的智能互联网的时代。随着计算机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的方面的进步,人机交互的形态将会被重新改写,设备不再是冷冰冰的机器了,而是可以听、说、看、写,具有越来越多的自然交互能力,是一个越来越知心,越来越懂你的小伙伴。
杨元庆:同时,辅之以温度、湿度、距离、激光、红外、颜色等等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各种各样的智能终端可以不断感知我们周围的环境,在云端汇聚成几何级增长的海量数据,并通过算法不断演进,在云上形成新的认识。我们都知道知识的积累可以让人类变得更有能力,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是同样,在云平台上随着算法的改进,人工智能将以更加有效的方式去记忆、学习、分析这些数据。通过深度学习,各种智能终端将会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有判断力。
杨元庆:第一,智能终端和传感器将无处不在,基于大数据的自我学习能力,会让智能终端越来越聪明,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万物智能的时代。智能终端从今天非常有限的种类,就是个人电脑、手机、智能电视,将扩展到我们身边的所有设备,无论是空调、加湿器、空气净化器、摄像头、汽车、机床等等,都将具备计算存储和网络的能力,模块化。
杨元庆:智能互联网会更加自主的捕捉信息,更加智慧地分析信息,更加精确地判断,更加主动为人们提供服务。这其实包含了人工智能的两个重要的方面,一个是感知的能力,越来越多的智能终端和传感器,让我们能够感知世界的广度和深度。二是认知能力,这就需要通过云、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实现。所以如果说智能终端是人的感官的话,那么云就是大脑,把智能终端和云大脑完美结合起来,就是人工智能未来的方向。具体来说,我们认为未来的人工智能将会有以下几个特点。
杨元庆:如我们所预料,过去一年成为人工智能大发展的一年,人工智能从实验室专业圈开始走出来,变成了一个大众的话题,AIphaGO战胜李世石让人们看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当然还需要和柯杰再比赛一场,各个大的产业巨头,像Facebook都在加快布局,很多公司都把AI提升为国家战略,中国提出了《“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人工智能推动了互联网形态的新的变化,如果说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是一次大的跨越的话,那么现在我们又面临着从移动互联网向智能互联网的又一次新的跨越。
杨元庆:谢谢小川,非常高兴第二次在乌镇和大家见面,去年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了“实现智能互联”的五个方面的技术,也就是设备与人、设备与设备、设备与网络、设备与数据、设备与服务。
王小川:谢谢石峰先生,我听了一个很激动的演讲,如果说人与人的沟通链接会被AI改造,我们相信人与智能终端这些链接设备的交互也应该更加自然,机器也需要变得更加懂你,接下来欢迎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先生为大家带来“人与设备心心相映,共同迈向智能互联”的精彩演讲!有请!
石峰:刚刚给大家分享了具体的例子,告诉我们的产品当中的技术,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最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我们的系统可以很有效的告诉大家,左边是一个披萨饼,右边是一个戴眼镜的人手里拿着一个香蕉。但是有两件事计算机做得不太好,一个就是理解情景和文本,另外一件事就是生产。比如说左边我们问计算机这是不是一张素食披萨,计算机很难回答。右边问这个人有没有2.0的视力,计算机也没有办法回答,人是可以回答这些问题的。因为很快在这个问题当中你就知道,意思是素食不是荤食,一看就知道肯定不是素食。而在右边一看这个人戴眼镜就知道这个人视力肯定没有2.0,但是机器做不到,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让机器理解这些文本呢?我们就要着手来应对这个问题。